【新区5周年】湘江奔流“高”歌涌丨湘江奔流①
- 分类:新闻动态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0-07-01 22:16
- 访问量:
【概要描述】湘江奔流,经年不息; 时代大潮,浩荡前行。 公元2020年,在这个注定要成为中国,也注定是世界编年史上的特殊年份,作为中部首个国家级新区,湖南湘江新区也迎来了特别的时刻——2020年5月24日,湖南湘江新区授牌五周年。五年时光,一路探索;五年发展,铸造辉煌。在新区12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1800多个日日夜夜,新区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三区一高地”战略定位,按照“三年出形象、五年成规模、十年树标杆”的总要求,以改革创新的时代气魄和奋斗实干的历史担当,奋力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全力打造中部崛起的新增长极,奏响了一曲大改革、大创新、大发展的时代交响,书写了国家级新区创新发展的生动答卷,走在了高质量发展的前列。 探索:智高点上寻突破 城因河流而诞生,河因城市而闻名。 正如同巴黎与塞纳河、彼得堡与涅瓦河、维也纳与多瑙河、上海与黄浦江…… 2015年,全国第12个、中部地区首个国家级新区——湖南湘江新区正式诞生。湘江新区以“湘江”之名,作为长江经济带的一个支点,开启了湘江西岸发展的新里程。从此在湖南、在长沙,有了一块国家级的改革创新试验田。湘江新区被国家赋予了改革、创新、发展的历史使命,这是中央交给湖南的战略任务,也是湖南的重大机遇。 怎样发展?实现什么样的发展?突破点在哪里? 新区人意识到,要在全国新区竞争中脱颖而出,要在高质量发展的历史大潮中彰显作为,就必须紧紧围绕“三区一高地”战略定位,加快实现产业引领和创新驱动。 5月15日,直属工信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的智库“赛迪顾问”发布《2020年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投资潜力城市百强榜研究》白皮书。长沙名列全国城市百强榜第3名,力压上海和广州,仅次于北京和深圳。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事关中国能否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战略问题,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作为人工智能破题的“题眼”之一,历来备受关注。有北上广深等超一线战队在前,中部城市长沙为何能挤进身位,名列探花? 湖南湘江新区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区实属这一系列战略布局中的关键落子。早在2016年11月份,新区就在核心板块拿出1232亩地,建设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区。湖南湘江新区智能系统测试区营运半年就获授牌进入了“国家队”,正如中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秘书长公维洁所言:获批国家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区,也意味着将肩负起国家使命,为推动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作出更多贡献。 正是依托该测试区,长沙构建了完善的政策标准、产业扶持体系,投资潜力得分位于第三位,长沙乃至整个湖南也因此夺得了这一产业的发展先机,湘江新区面对新兴产业的魄力和胆略于此可见一斑。 智能汽车产业的建设不仅是新区瞄准新兴产业的精彩缩影,更能从中窥见中部首个国家级新区转变发展动能,抢抓高端高新产业布局,谋求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野心”。有人估算,如果这1232亩地进行房地产开发,将可以在短期获得巨大的收入,但湖南湘江新区选择了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在土地财政和产业创新驱动中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测试区从规划和建设开始就是采用最高标准,既为智能汽车企业服务,更希望借此在新区建起一个吸引智能网联产业链的“磁场”。面对这样一个“换道超车”的历史机遇,湖南湘江新区按最高标准推进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区建设。78个常规性智能无人测试场景,包括33个城市场景、13个乡村场景、6个高速场景、26个越野场景,这里是目前国内已投入运营的封闭式测试区中测试场景复杂程度最高、模拟场景类型最多、测试道路总里程最长、研发办公配套最齐全的测试区,在全国第一个建起了双向高速测试环境及无人机测试跑道,目前实现了5G下的V2X测试应用。 2019年9月26日,百度自动驾驶出租车落地湘江新区,开始在100平方公里城市范围的开放道路进行载人测试。2020年4月20日,百度自动驾驶出租车面向市民开放试运营。这为长沙打造“智能驾驶第一城”注入了动力。 “世界的创新,世界的技术发展,逐步会进入‘中国时间’。”2019年4月 2日,互联网岳麓峰会高峰论坛上,百度创始人、董事长、CEO 李彦宏充满自信地说,智能网联代表一个全社会大的趋势,不仅在汽车工业,还覆盖了人、社会、经济生活方方面面,在很多领域都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 还是在互联网岳麓峰会上,2018年的春天,湖南省委书记杜家毫为湘江新区打CALL。“我们期盼腾讯、京东、阿里巴巴等国内外知名互联网企业将‘第二总部’落户长沙,推动形成北有北京、南有深圳、东有杭州、中有长沙的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新格局。” 紧抓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的良好机遇期,湖南省、长沙市、湖南湘江新区支持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的专项配套政策相继出台,设立100亿元“智能制造基金”、100亿元“湖南移动互联网产业基金”和2亿元“长沙移动生活天使投资基金”,推出柳枝行动专项扶持政策……为移动互联网产业构筑了政策支持体系。 从6年前“湖湘汇”成员的小规模论坛,到“冬有乌镇,春有岳麓”成为中国互联网业界盛传的一句佳话,岳麓峰会也见证了湘江新区移动互联网产业的飞速发展。百度、腾讯、京东、华为等一批互联网领军企业和“独角兽”企业先后布局,中兴通讯、中国长城、中国移动、58集团、映客直播等国内众多互联网领军企业将全国总部(第二总部)落户于此,长沙正逐渐成长为“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第五城”,湖南湘江新区是长沙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的聚集区。移动互联网从业人员达15万人,以移动互联网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产值600亿元。 布局:产业谋划向高端 五一前夕,湘江鲲鹏首台服务器下线在湖南湘江新区下线,鲲鹏生态创新中心落成开放。华为鲲鹏首台“湖南造”的服务器和软件创新中心的建成,“软硬兼施”一体推进,华为下定决心在长沙构筑全国最具竞争力和影响力的自主可控产业生态,看中的是长沙“三智一自主”产业体系业已形成的先发优势,看中的是湘江新区抢占国际产业链高端和风口的无限潜能和坚定决心。促成项目从签约到建成投产仅仅只用了120天时间,正是这种潜能和决心所迸发出来的超常规力量。 前不久,长远锂科第三个生产基地落子新区正式开建,此前该公司在湖南湘江新区已建有麓谷和铜官生产基地。“我们为什么一次又一次把项目落户长沙、落户新区,是因为这里的各项政策好、产业集群效应明显,综合比较优势较大。”湖南长远锂科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胡柳泉如是说。 全国首条智慧公交线在新区首发;今年新区拟铺排41个新基建项目;湖南湘江新区成立产业促进局……这一条条信息,无一不与产业发展密切相关。作为经济功能区,湖南湘江新区授牌伊始,精准产业布局,打造产业高地,就是其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最大使命。这是历史赋予的重担与责任! 放眼全国,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从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实现的粗放型高速增长,转变为依靠技术进步 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实现的高质量发展。 审视湖南,湘江新区在湖南经济发展中的引领示范作用不言而喻。“加快打造承接高端产业发展的新平台、新载体,使湖南湘江新区成为高端产业、新兴产业发展的承载区、集聚区,成为带动湖南乃至中部地区发展的新引擎、新动力。”新引擎,新动力,领跑者……这既是国家和省、市的殷切期望,也是角色定位与前进方向。廓清迷雾,精准发展的共识进一步凝聚,思路理念在深刻嬗变。湖南湘江新区产业发展的“路径图”徐徐展开:统筹融合重大产业定位和招商,统筹产城融合一体发展,瞄准产业前沿,加快布局一批现代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在主攻方向上,盯紧先进储能材料、高端装备与人工智能、基因工程和生命技术、信息终端、3D打印和工业机器人等5大高端制造业,以及移动互联网、现代金融、文化旅游等3大现代服务业,“5+3”产业发展格局构想开始形成。紧盯国内外产业发展前沿,新区在“5+3”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一体两翼三个走在前列”发展思路,“一体”,就是牢牢把握“产业转型、动能转换”这一主体目标,加快推进新区由土地财政、房产驱动向产业引领、创新驱动转型。以高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为“两翼”,形成双轮驱动发展格局。高端制造业以打造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及产业化高地为引领,加快新能源汽车及电池电机电控、先进储能材料、高端装备与人工智能、信息终端、3D打印和工业机器人5大产业发展。高技术服务业以打造高技术服务业创新和服务高地为引领,加快发展研发设计服务、信息技术服务(互联网)、生命健康服务、金融服务、检验检测服务等5大业态,形成发展新动能,确保湖南湘江新区在中部崛起中走在前列,在全省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列,在长沙市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 加快布局一批现代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瞄准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和行业领军企业,引进一大批高端制造、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项目。近年来,新区抓住智能制造这个核心,提质升级传统制造业,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推动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加快发展,努力在中部崛起中形成新区智能制造高地。 凭借优良的区位、交通、政策、人才等优势,湘江新区犹如一个巨大的磁场,正形成强大的“西”引力,释放出强劲的产业“引力波”,通过抓紧抓好战略性、前瞻性项目规划,开展一系列改革创新和项目建设,推动新区迈向高端、品质、快速和率先发展。中国电科、中兴手机、光启军民融合等一批智能制造产业项目,湘江基金小镇,大长沙10万吨锂电动力电池材料高新区基地,58互联网产业园,爱尔国际医疗健康产业城等一批批项目落户湘江新区。 北京时间2018年1月19日12时12分,由新区本土企业天仪研究院自主研制的“双子星”——“湘江新区号”和“全图通一号”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搭载长征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发射升空。通过紧张测试,其开展的导航信号增强试验进展顺利,已取得初步试验成果。而这次科学试验,是国内首次运用低轨卫星开展的导航信号增强试验。 “潇湘一号”“陈家镛一号”“双子星”……打上湖南湘江新区烙印的“智能制造”产品陆续遨游太空。“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新区不断走向完善的科技体制创新,正助推‘新区制造’向‘新区智造’升级。”天仪研究院CEO杨峰说。 如今,新区北斗卫星导航应用产业,基本建立了覆盖从行业上游芯片、定位板卡、天线、模拟信号源,到行业中游终端设备以及行业下游系统集成、运营服务的全产业链格局,汇集了长沙90%以上的北斗卫星导航产业企业,年均产值增长保持在40%以上,年产值突破50亿元。 在产业集群培育壮大进程中,湖南湘江新区特别注重产业链条建设。对标长沙市22条产业链,新区不断强化产业链思维,聚焦“三智一自主”,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发展人工智能和智能网联汽车、工程机械、增材制造、先进储能材料、自主可控计算机和信息安全、先进硬质材料、航空航天、食品、新型轻合金、智能终端10大高端制造业,移动互联网、现代金融、文化旅游、基因工程和生命健康、研发设计和创新服务、检验检测6大高技术服务业,着力构建“10+6”产业发展体系。 今天的湖南湘江新区,千亿级移动互联网、先进储能产业集群正在形成;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及节能环保等13大新兴产业次第花开;金融、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密集布局,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发展比翼齐飞,多点支撑的格局已然形成。到今年,新区将基本形成现代装备制造、智能装备制造、新材料、新一代电子信息、
【新区5周年】湘江奔流“高”歌涌丨湘江奔流①
【概要描述】湘江奔流,经年不息;
时代大潮,浩荡前行。
公元2020年,在这个注定要成为中国,也注定是世界编年史上的特殊年份,作为中部首个国家级新区,湖南湘江新区也迎来了特别的时刻——2020年5月24日,湖南湘江新区授牌五周年。五年时光,一路探索;五年发展,铸造辉煌。在新区12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1800多个日日夜夜,新区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三区一高地”战略定位,按照“三年出形象、五年成规模、十年树标杆”的总要求,以改革创新的时代气魄和奋斗实干的历史担当,奋力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全力打造中部崛起的新增长极,奏响了一曲大改革、大创新、大发展的时代交响,书写了国家级新区创新发展的生动答卷,走在了高质量发展的前列。
探索:智高点上寻突破
城因河流而诞生,河因城市而闻名。
正如同巴黎与塞纳河、彼得堡与涅瓦河、维也纳与多瑙河、上海与黄浦江……
2015年,全国第12个、中部地区首个国家级新区——湖南湘江新区正式诞生。湘江新区以“湘江”之名,作为长江经济带的一个支点,开启了湘江西岸发展的新里程。从此在湖南、在长沙,有了一块国家级的改革创新试验田。湘江新区被国家赋予了改革、创新、发展的历史使命,这是中央交给湖南的战略任务,也是湖南的重大机遇。
怎样发展?实现什么样的发展?突破点在哪里?
新区人意识到,要在全国新区竞争中脱颖而出,要在高质量发展的历史大潮中彰显作为,就必须紧紧围绕“三区一高地”战略定位,加快实现产业引领和创新驱动。
5月15日,直属工信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的智库“赛迪顾问”发布《2020年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投资潜力城市百强榜研究》白皮书。长沙名列全国城市百强榜第3名,力压上海和广州,仅次于北京和深圳。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事关中国能否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战略问题,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作为人工智能破题的“题眼”之一,历来备受关注。有北上广深等超一线战队在前,中部城市长沙为何能挤进身位,名列探花?
湖南湘江新区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区实属这一系列战略布局中的关键落子。早在2016年11月份,新区就在核心板块拿出1232亩地,建设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区。湖南湘江新区智能系统测试区营运半年就获授牌进入了“国家队”,正如中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秘书长公维洁所言:获批国家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区,也意味着将肩负起国家使命,为推动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作出更多贡献。
正是依托该测试区,长沙构建了完善的政策标准、产业扶持体系,投资潜力得分位于第三位,长沙乃至整个湖南也因此夺得了这一产业的发展先机,湘江新区面对新兴产业的魄力和胆略于此可见一斑。
智能汽车产业的建设不仅是新区瞄准新兴产业的精彩缩影,更能从中窥见中部首个国家级新区转变发展动能,抢抓高端高新产业布局,谋求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野心”。有人估算,如果这1232亩地进行房地产开发,将可以在短期获得巨大的收入,但湖南湘江新区选择了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在土地财政和产业创新驱动中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测试区从规划和建设开始就是采用最高标准,既为智能汽车企业服务,更希望借此在新区建起一个吸引智能网联产业链的“磁场”。面对这样一个“换道超车”的历史机遇,湖南湘江新区按最高标准推进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区建设。78个常规性智能无人测试场景,包括33个城市场景、13个乡村场景、6个高速场景、26个越野场景,这里是目前国内已投入运营的封闭式测试区中测试场景复杂程度最高、模拟场景类型最多、测试道路总里程最长、研发办公配套最齐全的测试区,在全国第一个建起了双向高速测试环境及无人机测试跑道,目前实现了5G下的V2X测试应用。
2019年9月26日,百度自动驾驶出租车落地湘江新区,开始在100平方公里城市范围的开放道路进行载人测试。2020年4月20日,百度自动驾驶出租车面向市民开放试运营。这为长沙打造“智能驾驶第一城”注入了动力。
“世界的创新,世界的技术发展,逐步会进入‘中国时间’。”2019年4月 2日,互联网岳麓峰会高峰论坛上,百度创始人、董事长、CEO 李彦宏充满自信地说,智能网联代表一个全社会大的趋势,不仅在汽车工业,还覆盖了人、社会、经济生活方方面面,在很多领域都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
还是在互联网岳麓峰会上,2018年的春天,湖南省委书记杜家毫为湘江新区打CALL。“我们期盼腾讯、京东、阿里巴巴等国内外知名互联网企业将‘第二总部’落户长沙,推动形成北有北京、南有深圳、东有杭州、中有长沙的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新格局。”
紧抓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的良好机遇期,湖南省、长沙市、湖南湘江新区支持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的专项配套政策相继出台,设立100亿元“智能制造基金”、100亿元“湖南移动互联网产业基金”和2亿元“长沙移动生活天使投资基金”,推出柳枝行动专项扶持政策……为移动互联网产业构筑了政策支持体系。
从6年前“湖湘汇”成员的小规模论坛,到“冬有乌镇,春有岳麓”成为中国互联网业界盛传的一句佳话,岳麓峰会也见证了湘江新区移动互联网产业的飞速发展。百度、腾讯、京东、华为等一批互联网领军企业和“独角兽”企业先后布局,中兴通讯、中国长城、中国移动、58集团、映客直播等国内众多互联网领军企业将全国总部(第二总部)落户于此,长沙正逐渐成长为“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第五城”,湖南湘江新区是长沙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的聚集区。移动互联网从业人员达15万人,以移动互联网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产值600亿元。
布局:产业谋划向高端
五一前夕,湘江鲲鹏首台服务器下线在湖南湘江新区下线,鲲鹏生态创新中心落成开放。华为鲲鹏首台“湖南造”的服务器和软件创新中心的建成,“软硬兼施”一体推进,华为下定决心在长沙构筑全国最具竞争力和影响力的自主可控产业生态,看中的是长沙“三智一自主”产业体系业已形成的先发优势,看中的是湘江新区抢占国际产业链高端和风口的无限潜能和坚定决心。促成项目从签约到建成投产仅仅只用了120天时间,正是这种潜能和决心所迸发出来的超常规力量。
前不久,长远锂科第三个生产基地落子新区正式开建,此前该公司在湖南湘江新区已建有麓谷和铜官生产基地。“我们为什么一次又一次把项目落户长沙、落户新区,是因为这里的各项政策好、产业集群效应明显,综合比较优势较大。”湖南长远锂科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胡柳泉如是说。
全国首条智慧公交线在新区首发;今年新区拟铺排41个新基建项目;湖南湘江新区成立产业促进局……这一条条信息,无一不与产业发展密切相关。作为经济功能区,湖南湘江新区授牌伊始,精准产业布局,打造产业高地,就是其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最大使命。这是历史赋予的重担与责任!
放眼全国,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从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实现的粗放型高速增长,转变为依靠技术进步 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实现的高质量发展。
审视湖南,湘江新区在湖南经济发展中的引领示范作用不言而喻。“加快打造承接高端产业发展的新平台、新载体,使湖南湘江新区成为高端产业、新兴产业发展的承载区、集聚区,成为带动湖南乃至中部地区发展的新引擎、新动力。”新引擎,新动力,领跑者……这既是国家和省、市的殷切期望,也是角色定位与前进方向。廓清迷雾,精准发展的共识进一步凝聚,思路理念在深刻嬗变。湖南湘江新区产业发展的“路径图”徐徐展开:统筹融合重大产业定位和招商,统筹产城融合一体发展,瞄准产业前沿,加快布局一批现代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在主攻方向上,盯紧先进储能材料、高端装备与人工智能、基因工程和生命技术、信息终端、3D打印和工业机器人等5大高端制造业,以及移动互联网、现代金融、文化旅游等3大现代服务业,“5+3”产业发展格局构想开始形成。紧盯国内外产业发展前沿,新区在“5+3”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一体两翼三个走在前列”发展思路,“一体”,就是牢牢把握“产业转型、动能转换”这一主体目标,加快推进新区由土地财政、房产驱动向产业引领、创新驱动转型。以高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为“两翼”,形成双轮驱动发展格局。高端制造业以打造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及产业化高地为引领,加快新能源汽车及电池电机电控、先进储能材料、高端装备与人工智能、信息终端、3D打印和工业机器人5大产业发展。高技术服务业以打造高技术服务业创新和服务高地为引领,加快发展研发设计服务、信息技术服务(互联网)、生命健康服务、金融服务、检验检测服务等5大业态,形成发展新动能,确保湖南湘江新区在中部崛起中走在前列,在全省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列,在长沙市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
加快布局一批现代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瞄准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和行业领军企业,引进一大批高端制造、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项目。近年来,新区抓住智能制造这个核心,提质升级传统制造业,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推动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加快发展,努力在中部崛起中形成新区智能制造高地。
凭借优良的区位、交通、政策、人才等优势,湘江新区犹如一个巨大的磁场,正形成强大的“西”引力,释放出强劲的产业“引力波”,通过抓紧抓好战略性、前瞻性项目规划,开展一系列改革创新和项目建设,推动新区迈向高端、品质、快速和率先发展。中国电科、中兴手机、光启军民融合等一批智能制造产业项目,湘江基金小镇,大长沙10万吨锂电动力电池材料高新区基地,58互联网产业园,爱尔国际医疗健康产业城等一批批项目落户湘江新区。
北京时间2018年1月19日12时12分,由新区本土企业天仪研究院自主研制的“双子星”——“湘江新区号”和“全图通一号”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搭载长征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发射升空。通过紧张测试,其开展的导航信号增强试验进展顺利,已取得初步试验成果。而这次科学试验,是国内首次运用低轨卫星开展的导航信号增强试验。
“潇湘一号”“陈家镛一号”“双子星”……打上湖南湘江新区烙印的“智能制造”产品陆续遨游太空。“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新区不断走向完善的科技体制创新,正助推‘新区制造’向‘新区智造’升级。”天仪研究院CEO杨峰说。
如今,新区北斗卫星导航应用产业,基本建立了覆盖从行业上游芯片、定位板卡、天线、模拟信号源,到行业中游终端设备以及行业下游系统集成、运营服务的全产业链格局,汇集了长沙90%以上的北斗卫星导航产业企业,年均产值增长保持在40%以上,年产值突破50亿元。
在产业集群培育壮大进程中,湖南湘江新区特别注重产业链条建设。对标长沙市22条产业链,新区不断强化产业链思维,聚焦“三智一自主”,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发展人工智能和智能网联汽车、工程机械、增材制造、先进储能材料、自主可控计算机和信息安全、先进硬质材料、航空航天、食品、新型轻合金、智能终端10大高端制造业,移动互联网、现代金融、文化旅游、基因工程和生命健康、研发设计和创新服务、检验检测6大高技术服务业,着力构建“10+6”产业发展体系。
今天的湖南湘江新区,千亿级移动互联网、先进储能产业集群正在形成;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及节能环保等13大新兴产业次第花开;金融、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密集布局,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发展比翼齐飞,多点支撑的格局已然形成。到今年,新区将基本形成现代装备制造、智能装备制造、新材料、新一代电子信息、
- 分类:新闻动态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0-07-01 22:16
- 访问量:
湘江奔流,经年不息;
时代大潮,浩荡前行。
公元2020年,在这个注定要成为中国,也注定是世界编年史上的特殊年份,作为中部首个国家级新区,湖南湘江新区也迎来了特别的时刻——2020年5月24日,湖南湘江新区授牌五周年。五年时光,一路探索;五年发展,铸造辉煌。在新区12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1800多个日日夜夜,新区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三区一高地”战略定位,按照“三年出形象、五年成规模、十年树标杆”的总要求,以改革创新的时代气魄和奋斗实干的历史担当,奋力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全力打造中部崛起的新增长极,奏响了一曲大改革、大创新、大发展的时代交响,书写了国家级新区创新发展的生动答卷,走在了高质量发展的前列。
探索:智高点上寻突破
城因河流而诞生,河因城市而闻名。
正如同巴黎与塞纳河、彼得堡与涅瓦河、维也纳与多瑙河、上海与黄浦江……
2015年,全国第12个、中部地区首个国家级新区——湖南湘江新区正式诞生。湘江新区以“湘江”之名,作为长江经济带的一个支点,开启了湘江西岸发展的新里程。从此在湖南、在长沙,有了一块国家级的改革创新试验田。湘江新区被国家赋予了改革、创新、发展的历史使命,这是中央交给湖南的战略任务,也是湖南的重大机遇。
怎样发展?实现什么样的发展?突破点在哪里?
新区人意识到,要在全国新区竞争中脱颖而出,要在高质量发展的历史大潮中彰显作为,就必须紧紧围绕“三区一高地”战略定位,加快实现产业引领和创新驱动。
5月15日,直属工信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的智库“赛迪顾问”发布《2020年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投资潜力城市百强榜研究》白皮书。长沙名列全国城市百强榜第3名,力压上海和广州,仅次于北京和深圳。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事关中国能否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战略问题,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作为人工智能破题的“题眼”之一,历来备受关注。有北上广深等超一线战队在前,中部城市长沙为何能挤进身位,名列探花?
湖南湘江新区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区实属这一系列战略布局中的关键落子。早在2016年11月份,新区就在核心板块拿出1232亩地,建设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区。湖南湘江新区智能系统测试区营运半年就获授牌进入了“国家队”,正如中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秘书长公维洁所言:获批国家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区,也意味着将肩负起国家使命,为推动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作出更多贡献。
正是依托该测试区,长沙构建了完善的政策标准、产业扶持体系,投资潜力得分位于第三位,长沙乃至整个湖南也因此夺得了这一产业的发展先机,湘江新区面对新兴产业的魄力和胆略于此可见一斑。
智能汽车产业的建设不仅是新区瞄准新兴产业的精彩缩影,更能从中窥见中部首个国家级新区转变发展动能,抢抓高端高新产业布局,谋求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野心”。有人估算,如果这1232亩地进行房地产开发,将可以在短期获得巨大的收入,但湖南湘江新区选择了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在土地财政和产业创新驱动中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测试区从规划和建设开始就是采用最高标准,既为智能汽车企业服务,更希望借此在新区建起一个吸引智能网联产业链的“磁场”。面对这样一个“换道超车”的历史机遇,湖南湘江新区按最高标准推进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区建设。78个常规性智能无人测试场景,包括33个城市场景、13个乡村场景、6个高速场景、26个越野场景,这里是目前国内已投入运营的封闭式测试区中测试场景复杂程度最高、模拟场景类型最多、测试道路总里程最长、研发办公配套最齐全的测试区,在全国第一个建起了双向高速测试环境及无人机测试跑道,目前实现了5G下的V2X测试应用。
2019年9月26日,百度自动驾驶出租车落地湘江新区,开始在100平方公里城市范围的开放道路进行载人测试。2020年4月20日,百度自动驾驶出租车面向市民开放试运营。这为长沙打造“智能驾驶第一城”注入了动力。
“世界的创新,世界的技术发展,逐步会进入‘中国时间’。”2019年4月 2日,互联网岳麓峰会高峰论坛上,百度创始人、董事长、CEO 李彦宏充满自信地说,智能网联代表一个全社会大的趋势,不仅在汽车工业,还覆盖了人、社会、经济生活方方面面,在很多领域都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
还是在互联网岳麓峰会上,2018年的春天,湖南省委书记杜家毫为湘江新区打CALL。“我们期盼腾讯、京东、阿里巴巴等国内外知名互联网企业将‘第二总部’落户长沙,推动形成北有北京、南有深圳、东有杭州、中有长沙的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新格局。”
紧抓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的良好机遇期,湖南省、长沙市、湖南湘江新区支持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的专项配套政策相继出台,设立100亿元“智能制造基金”、100亿元“湖南移动互联网产业基金”和2亿元“长沙移动生活天使投资基金”,推出柳枝行动专项扶持政策……为移动互联网产业构筑了政策支持体系。
从6年前“湖湘汇”成员的小规模论坛,到“冬有乌镇,春有岳麓”成为中国互联网业界盛传的一句佳话,岳麓峰会也见证了湘江新区移动互联网产业的飞速发展。百度、腾讯、京东、华为等一批互联网领军企业和“独角兽”企业先后布局,中兴通讯、中国长城、中国移动、58集团、映客直播等国内众多互联网领军企业将全国总部(第二总部)落户于此,长沙正逐渐成长为“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第五城”,湖南湘江新区是长沙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的聚集区。移动互联网从业人员达15万人,以移动互联网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产值600亿元。
布局:产业谋划向高端
五一前夕,湘江鲲鹏首台服务器下线在湖南湘江新区下线,鲲鹏生态创新中心落成开放。华为鲲鹏首台“湖南造”的服务器和软件创新中心的建成,“软硬兼施”一体推进,华为下定决心在长沙构筑全国最具竞争力和影响力的自主可控产业生态,看中的是长沙“三智一自主”产业体系业已形成的先发优势,看中的是湘江新区抢占国际产业链高端和风口的无限潜能和坚定决心。促成项目从签约到建成投产仅仅只用了120天时间,正是这种潜能和决心所迸发出来的超常规力量。
前不久,长远锂科第三个生产基地落子新区正式开建,此前该公司在湖南湘江新区已建有麓谷和铜官生产基地。“我们为什么一次又一次把项目落户长沙、落户新区,是因为这里的各项政策好、产业集群效应明显,综合比较优势较大。”湖南长远锂科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胡柳泉如是说。
全国首条智慧公交线在新区首发;今年新区拟铺排41个新基建项目;湖南湘江新区成立产业促进局……这一条条信息,无一不与产业发展密切相关。作为经济功能区,湖南湘江新区授牌伊始,精准产业布局,打造产业高地,就是其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最大使命。这是历史赋予的重担与责任!
放眼全国,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从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实现的粗放型高速增长,转变为依靠技术进步 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实现的高质量发展。
审视湖南,湘江新区在湖南经济发展中的引领示范作用不言而喻。“加快打造承接高端产业发展的新平台、新载体,使湖南湘江新区成为高端产业、新兴产业发展的承载区、集聚区,成为带动湖南乃至中部地区发展的新引擎、新动力。”新引擎,新动力,领跑者……这既是国家和省、市的殷切期望,也是角色定位与前进方向。廓清迷雾,精准发展的共识进一步凝聚,思路理念在深刻嬗变。湖南湘江新区产业发展的“路径图”徐徐展开:统筹融合重大产业定位和招商,统筹产城融合一体发展,瞄准产业前沿,加快布局一批现代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在主攻方向上,盯紧先进储能材料、高端装备与人工智能、基因工程和生命技术、信息终端、3D打印和工业机器人等5大高端制造业,以及移动互联网、现代金融、文化旅游等3大现代服务业,“5+3”产业发展格局构想开始形成。紧盯国内外产业发展前沿,新区在“5+3”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一体两翼三个走在前列”发展思路,“一体”,就是牢牢把握“产业转型、动能转换”这一主体目标,加快推进新区由土地财政、房产驱动向产业引领、创新驱动转型。以高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为“两翼”,形成双轮驱动发展格局。高端制造业以打造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及产业化高地为引领,加快新能源汽车及电池电机电控、先进储能材料、高端装备与人工智能、信息终端、3D打印和工业机器人5大产业发展。高技术服务业以打造高技术服务业创新和服务高地为引领,加快发展研发设计服务、信息技术服务(互联网)、生命健康服务、金融服务、检验检测服务等5大业态,形成发展新动能,确保湖南湘江新区在中部崛起中走在前列,在全省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列,在长沙市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
加快布局一批现代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瞄准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和行业领军企业,引进一大批高端制造、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项目。近年来,新区抓住智能制造这个核心,提质升级传统制造业,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推动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加快发展,努力在中部崛起中形成新区智能制造高地。
凭借优良的区位、交通、政策、人才等优势,湘江新区犹如一个巨大的磁场,正形成强大的“西”引力,释放出强劲的产业“引力波”,通过抓紧抓好战略性、前瞻性项目规划,开展一系列改革创新和项目建设,推动新区迈向高端、品质、快速和率先发展。中国电科、中兴手机、光启军民融合等一批智能制造产业项目,湘江基金小镇,大长沙10万吨锂电动力电池材料高新区基地,58互联网产业园,爱尔国际医疗健康产业城等一批批项目落户湘江新区。
北京时间2018年1月19日12时12分,由新区本土企业天仪研究院自主研制的“双子星”——“湘江新区号”和“全图通一号”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搭载长征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发射升空。通过紧张测试,其开展的导航信号增强试验进展顺利,已取得初步试验成果。而这次科学试验,是国内首次运用低轨卫星开展的导航信号增强试验。
“潇湘一号”“陈家镛一号”“双子星”……打上湖南湘江新区烙印的“智能制造”产品陆续遨游太空。“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新区不断走向完善的科技体制创新,正助推‘新区制造’向‘新区智造’升级。”天仪研究院CEO杨峰说。
如今,新区北斗卫星导航应用产业,基本建立了覆盖从行业上游芯片、定位板卡、天线、模拟信号源,到行业中游终端设备以及行业下游系统集成、运营服务的全产业链格局,汇集了长沙90%以上的北斗卫星导航产业企业,年均产值增长保持在40%以上,年产值突破50亿元。
在产业集群培育壮大进程中,湖南湘江新区特别注重产业链条建设。对标长沙市22条产业链,新区不断强化产业链思维,聚焦“三智一自主”,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发展人工智能和智能网联汽车、工程机械、增材制造、先进储能材料、自主可控计算机和信息安全、先进硬质材料、航空航天、食品、新型轻合金、智能终端10大高端制造业,移动互联网、现代金融、文化旅游、基因工程和生命健康、研发设计和创新服务、检验检测6大高技术服务业,着力构建“10+6”产业发展体系。
今天的湖南湘江新区,千亿级移动互联网、先进储能产业集群正在形成;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及节能环保等13大新兴产业次第花开;金融、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密集布局,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发展比翼齐飞,多点支撑的格局已然形成。到今年,新区将基本形成现代装备制造、智能装备制造、新材料、新一代电子信息、食品精深加工等5个千亿产业集群,生物医药和新能源等两个500亿元产业集群,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培育配套企业,延伸产业链,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产业链生态。
正是产业发展的强劲支撑,湖南湘江新区地区生产总值从2015年的1602.5亿元增长至2019年2467.96亿元,累计实现10381亿元,年均增长10.7%,年均增速较全省、全市分别高2.7个和1.7个百分点,在中国19个国家级新区中排名已升至第七。
“湖南湘江新区作为经济功能区,是长沙的经济主战场,是全市乃至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要继续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加快构建产业生态圈,打造产业新高地,扛起经济发展这个最大使命。”这是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胡衡华前不久在湖南湘江新区调研时提出的期望。
创新:营商环境求高效
近日,记者在新区见到了前来缓期缴纳项目报建费的湘江智谷·人工智能科技城开发总监徐湘婷,“缓期缴纳报建费减轻了项目的压力,同时疫情期间网上办理为推进项目进展争取了不少时间。”谈到新区服务企业的新举措,她给了一个大大的赞。
面对今年疫情防控的特殊情况,自“大干一百天、实现双过半”竞赛活动开展以来,湖南湘江新区针对企业需求和痛点,行政审批改革再优 化。政务服务中心牵头建立了重大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出台了新区重大项目审批服务绿色通道的若干措施,主要聚焦新区十大核心产业项目,针对“五个一批”项目,从实施容缺审批、推行告知承诺制、优化审批流程、纾解资金压力、拓展网上审批和做实审批服务等6个方面,推出16条便企措施,到目前已为38个重大项目办理了容缺审批。
正如胡衡华书记在新区成立一周年时所指出的:“创新是新区最鲜明的标志。改革是新区最显著的特质。”湘江新区成立以来,始终坚持改革为要、创新引领。2016年5月,新区获批首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基地甫一落子,新区即将提升政府服务能效优化营商环境做为双创示范基地建设的引领性基础性举措。
众所周知,营商环境是决定一个城市、地区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哪里营商环境好,人才就往哪里走,资金就往哪里流,项目就会在哪里生根。其实湖南湘江新区推进政务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步伐从来都是快马加鞭。自成立以来,湖南湘江新区已先后推行了6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努力将新区打造成行政审批事项最少、行政办事效率最高、行政运行成本最低、行政审批过程最透明的创新创业乐土,流程不断优化,审批时效不断提高。让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路,以“两集中、三到位”为主要内容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湖南率先实现新区承接的所有审批事项在“在线平台”办理,被誉为“互联网+行政审批”的湖南样本,创造了行政审批改革的湖南经验。
2018年5月,新区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上再次持续发力,做减法,启动实施“最多跑一次”改革,紧紧围绕“四个一”(只看一个表、只上一张网、只进一个厅、最多跑一次)精准发力,打造全国行政效率最高、服务最优、程序最透明新区。
2019年是长沙“营商环境优化年”,湖南湘江新区紧扣效能提速、权益保护、政策落地、实体经济降成本、重点产业项目全流程服务五大行动,推出优化营商环境二十五项措施和十件实事,加大改革力度,全力将新区打造成国内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高地。
根据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对湖南湘江新区“最多跑一次”改革的评估结果显示,企业对新区行政审批服务满意度达93.3%。新区以项目建设成效作为标准,结合实际,创新举措,从转作风、简环节、优流程、提效能、强服务等方面推出十项举措,全力推动项目建设,充分发挥政务服务中心的服务窗口作用。通过减事项,大力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多规合一改革、施工图审查制度改革、预审代办、分阶段审批、多图联审、容缺审批、规范中介服务等一系列项目审批改革举措,审批事项从75项优化为45项。与辖区范围内各区市、园区不断理顺事权划分,将园区能办理的事项全部下放给园区自主办理,长沙高新区除经营性用地招拍挂出让经由新区汇总报市土委会外,其他的均已下放自行审批;望城区、宁乡市除国土部分手续报送新区审批外,其余事项均已下放自行审批,2019年将16项市级权限下放岳麓高新区。
减材料,充分运用新区“多规合一”平台中已有的审批成果,将原审批事项中共665项申报材料压缩为497项,实现168项申报材料和前一阶段的审批成果可在系统中直接查询共享,不再需要办事企业重复提交,材料压减率为25.3%。
减时限,新区社会投资类项目四阶段总审批时长由45-47个工作日压缩至33-35个工作日,分别比全市、全省快12、17个工作日;政府投资类项目四阶段总审批时长由59个工作日压缩至46个工作日,分别比全市、全省快20、23个工作日。在湖南金融中心设立全省首家滨江金融中心政务超市,可为入驻企业提供“一站式”政务服务。
优化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湖南湘江新区正在优化营商环境的制度机制上进一步发力,在优化营商环境的常态服务上进一步做实,在优化营商环境的长效上进一步谋划,为新区的加速发展提供坚实保障。水活游鱼多,林深啸兽密。新区的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已经从第一个三年迈向了建设升级版的阶段。在良好的营商环境支持和双创的引领下,湘江新区2019年新增市场主体3.6万个,连续3年保持了25%的增速,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创新创业生态已然在新区这块沃土上形成。
5年,这是一段极不平凡的岁月,湖南湘江新区以“五年成规模”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向我们走来;2020年,这是一个极其特殊的年份,湖南湘江新区在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的关键阶段正全力发挥关键作用,担纲“双过半、双胜利”的主力军,实现“十三五”的圆满收官;在未来的五年,我们坚信,新区一定会在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实现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列,树立标杆,“三区一高地”的美好蓝图一定很快会在新区成为现实。
只争朝夕
END
不负韶华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